本文完整阅读约需 27 分钟,如时间较长请考虑收藏后慢慢阅读~

《亿万》(Billions),港台译名《金融战争》,是由Showtime制作并发行的电视剧集,讲述了纽约市经济与政治领域,身为联邦检察官的查克·罗兹与对冲基金大亨鲍比·艾克斯罗德之间的较量。新颖的题材、激烈的剧情、复杂的人物关系、庞大的阵容,让这部美剧在豆瓣的评分接连创造新高。可这部剧真的有那么完美吗?未必。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新颖的题材背后,依旧是俗套的核心;这部剧也许算得上精彩,但绝对无法成为经典。

0x01 《亿万》

由于笔者在金融方面了解不多,但一直希望找到机会入门金融知识,因此最初是抱着『从剧中学习金融常识』的心态来观看这部电视剧的。

在Netflix上,这部电视剧的译名为《金融战争》,这让我一度误以为该剧讲述的是『金融大亨之间互相算计』的剧情。但在看完第一集后,我发现并非如此:这部剧的核心是猫鼠大战,即身为联邦检察官的查克·罗兹与对冲基金大亨鲍比·艾克斯罗德之间的较量。

这部电视剧总共分为四季(第五季正在拍摄),总共已有50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吧:

是的,该剧每一部的评分都高得离谱,单从评分上来看,可以说是电视剧中不可挑剔的极品。

0x02 一些脱离俗套的创意

为什么这部剧能获得如此高的评分呢?我想这是源于它的独特:

金融和政治的较量

单独以金融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早已有之,如《大时代》、《华尔街之狼》等都是金融题材作品的经典之作。而单纯以政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则更多,近几年爆火的《纸牌屋》更是经典之经典。

但同类作品大多都是同类相争,讲述的基本都是同行之间互相竞争、暗算、纠葛的故事。《亿万》则脱离了这一俗套,创新性的引入了金融和政治间的较量,即检察机关费尽心思抓捕有『罪行累累』的对冲基金大亨,以及两派角色之间的明争暗斗。

新颖的题材是一部剧作能够受到欢迎的核心,但这部剧并不止如此。

巧妙的角色关系

影视剧中的角色关系通常存在着其固定的阵营,而《亿万》则反其道而行之:检察官查克·罗兹的妻子温迪·罗德斯是艾克斯资本的心理咨询师,而身为检察官的查克,其父亲也是资本界的一把好手,这复杂而又巧妙的角色关系,让这部剧显得更加独特。查克不止一次的因为自己的妻子与父亲,不得不放弃对艾克斯的穷追猛打,而这也让这猫鼠大战般的剧情得以不断发展。

人性中善恶的剖析

查克对艾克斯的追捕来源于自己在政治和事业上的野心,希望通过扳倒金融大鳄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而艾克斯则坚持认为做空也是一种正义,内幕消息则是『相比较其他人,更能抓住无处不在的资讯』。那么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本剧并不能给出解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Pros&Cons,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正义面和邪恶面。

0x03 未能免俗的美剧核心

是的,这部剧有着非常多的创新点,但这并不代表它是完美的。传统美剧有的核心,本剧依旧无法避免:金钱、权利、暴力与性。几乎每集都有的情爱片段、随意挥霍就如同数字一般的金钱、对权利地位不择手段的追求、以及后期剧情永无休止的暴力斗争,让这部剧依旧未能免俗。

可问题在于,一部优秀的作品,真的必须要有这些因素吗?还是说这些因素的加入,只是为了不断刺激观众,最终造成每一部新作品都在不断刷新公序良俗的下限,都在不断用更大剂量的『爆点』满足着观众无休止的欲望?

笔者记得高中时期,语文老师曾这样介绍插叙和补叙:插叙就算去掉对故事发展也没有影响,补叙去掉则会完全扭曲故事脉络。我想本作以及其他类似核心的美剧,都正在用大量的插叙来填充故事,就算去掉或替换为其他的内容,也对故事没有影响,但如果插叙太多,则会让故事显得过于复杂。我相信美剧的编剧们,一定比我更了解将这些『必不可少』的元素生搬硬套进剧情,会让故事显得多么冗长。

笔者相信,如果去掉金钱、权利、暴力与性,这依旧是一个非常棒的故事,而也许这会让观众更爱它,爱它的纯粹,爱它的简单。

0x04 泛滥的政治正确

由于笔者不常看新剧(很少看2010年后的电视剧),之前对美剧中的政治正确只是有所耳闻,但在这部剧中,笔者算是彻底领略了政治正确对影视作品的危害。

尽管我相信美国的社会观念和包容程度是全球领先的,但我依旧怀疑是否每个故事都要有LGBT、SM、性自由等因素。《亿万》这部剧作原型取自于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大亨史蒂文·科恩,我相信现实世界中盯着史蒂文·科恩的检察官大概率不会是个SM爱好者,更不太可能每天下班之后接受自己老婆的蹂躏。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到亚裔和非裔角色的引入中,为了政治正确而随意安插的亚裔和非裔角色除了让这部剧有更多记不住的名字以外,实在找不到任何其他要将他们安插进剧组中的意义,如果这些角色真正对整体剧情有所引导,为什么他们不是主角?

和上一节我所说的内容类似,政治正确的去掉同样对剧情不会有扭转性的影响,但为了政治正确而添加这些桥段、设定、角色,只会让一部本该简洁明了的剧作变得冗长复杂、充满妥协、不再纯粹。

0x05 当英雄不再是英雄

不知是否因为史泰龙时代大英雄的的泛滥让美国观众审美疲劳,近些年来的美国影视作品颇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不再设定固定的某个英雄,每个人物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剧情发展过程都会有自己的正面和反面。

不设立英雄角色是好的,因为世界并非如此绝对。可正如笔者上文所说的,剧情中泛滥的金钱、权利、暴力与性让失去了英雄角色的故事不得不越来越黑暗、越来越邪恶。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信任、温柔、容忍、忠诚不再,矛盾、离间、背叛成为日常,每个人都在利用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

去脸谱化自然是好的,这让故事能变得更加丰富,人物能显得更加饱满,但未曾想到的是,在去脸谱化后,在『英雄』的退场后,人性美好的一面也逐渐消失。人类数千年文明所积攒的道德原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之一,可当这些道德被欲望所遮蔽,被不断刺激着观众眼球的影视作品所掩盖。这是一件好事吗?笔者表示怀疑,也有所担忧。

0x06 『永不完结』的剧情背后,是资本的贪婪

其实《亿万》的故事讲到第一季结束,观众就已足够猜出本剧的最终结局:这个故事绝对不会以某一方的压倒性胜利结尾,最终要么是面临两难抉择和人性的拷问,落得两败俱伤;或是更高级的行政部门介入,让双方都没能落得好下场。但这样一个八九不离十能猜出结局的剧作,却依旧在不断推出新剧集。

美剧、英剧总是擅长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但在这样冗长的故事背后,其实也展现出了以制片方为代表的资本之贪婪。我相信一个猫鼠大战的故事并不需要花上五年时间、五六十集来讲述,可制片方并不在乎如何拍摄一部脉络鲜明、结构紧凑的剧作。相反,他们有着几乎千篇一律的打算:

  • 大部分作品的第一集都被称作试播集,以供电视台根据收视率决定是否订购全集
  • 为了试探观众对剧作的反应,通常不会在第一季完结全篇故事(会给一个模棱两可的开放性结尾),如果观众反应绝佳,则会考虑拍摄续集
  • 接下来的系列剧集将会引入更多角色、更刺激的情节、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但绝不会提前考虑在某一季结束全篇
  • 当系列已经长到无法自洽(如《权力的游戏》)或已经不再受欢迎(如《迷失》),则会随意给一个结局作为全剧集的终结,这通常被称作『烂尾』

是的,尽管笔者看的美剧并不多,但类似的套路却无比真实在几乎每部剧作上演(《黑镜》一类故事间关联不大的迷你剧除外)。制片方就如同走钢丝一般,对自己的剧作如此不自信以至于要不断试探观众的反应,更如同投机一般,将每一部优秀作品的剩余价值压榨殆尽,最终留下烂尾的空壳供观众惋惜。我相信一个对『讲故事』有真诚热爱的剧作者是不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而这样『永不完结』的剧情背后,展现的只有资本的贪婪。

资本的贪婪让一个简短的故事不断重复、 无限延长,那么作为有着宝贵时间的观众们,又有什么必要正中他们的下怀,为这样『捞钱为主、叙述为辅』的剧作带来收视率?既然所有美剧都有着类似的核心,那么选择最简短的那一部,也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0x07 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展现真实』的作品

豆瓣上给予这部剧作五星的剧评,大多基于其故事中展现出的背景之『真实』和人性之『真实』。笔者从剧评中随意摘录几句供读者理解:

办公楼的废墟犹如危机后的美国,对峙的二人完成的是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正面对撞。作者依然在幕后默然不语,正如民众对乱象的解决没有清晰的答案。


两个男人的针锋相对,两种立场的激烈碰撞。双方都在极力证明自己的正义,但其实实施的手段涂黑了他们所谓的正义。中间夹着的女人,揭穿了他们冠冕堂皇的正义。他们的正义只不过是刚好符合他们的利益而已。


每一集都特别高能!近来少有的好剧!看完感触也是蛮深!夫妻不同心,感情再好都算屁!人总是自私的,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达到目的,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哪怕是伤害最爱的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只有追求利益的心是不变的!

是的,这是一部来源于现实故事的剧作,真实是它的本性,而剧中对人性的剖析、对正义/邪恶两面性的展现、编剧给观众们所留下的悬念和思考空间、演员的真情投入和真实的演技,这些都是这部剧区别于其他剧作的巨大优势。

但问题在于:『真实』,一定是一件好事吗?

在豆瓣中该剧的讨论区里,我看到了一句(也只有这一句)不一样的声音:为什么要讲述一个主角是坏人的故事,难道主角不该抓吗?下面的评论自然和剧评一样,大家都一边倒的反对提出质疑的人,并尝试教育他:这个世界并非二元化,真实永远比故事更精彩。

这里我并不想评判双方谁对谁错,我只想在自己的博客里,表达我自己的看法:真实,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韩国有多少展现社会黑暗的作品?从《素媛》到《寄生虫》,剧中的韩国社会已经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人间地狱,但当我们看完后除了有感叹、有遗憾、有惋惜,这些剧作的拍摄对韩国的现状又有多少改变?

单纯展现黑暗、展现真实是好的,但这并不能让这个社会前进。我们可以厌恶正能量、厌恶主旋律,但不能否认,这个社会的前进是需要有一些正面的声音的。单纯把真实世界中的丑恶面翻来覆去的讲述,除了能让观众觉得『真实』,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真的如此渴求真实,渴求人性,不如去看描述这些真实故事的纪录片,毕竟那可是有当事人采访、有相关新闻案例、能反映故事所发生特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人与事的活化石。美剧再真实,也无法超越纪录片,那我们为什么非要强调真实,并把这作为评判一部剧作好与坏的要素?

如果编剧和制片方真正抱着『希望这部剧能引起观众对金融犯罪的注意,并能思考如何在法律层面制定更完善的规则对金融犯罪进行界定和惩处』的想法来拍摄这部剧,我相信它依旧会叫好叫座,甚至能获得更加高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部基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的作品(如黑镜第五季第二集《碎片》对社交网络成瘾、大公司病和创业者受迫违背初衷的描绘与思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绝不止是停留在当下的高收视率,这样的经典是不会被时间所束缚,甚至会如同老酒一般越陈越香。

优秀的剧作大多真实,但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优秀就不断引入真实?这大概率只会落得东施效颦的笑话。

后记:关于文化差异、文化碰撞与文化侵略

豆瓣上的剧评/影评大多展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国内的剧作评分较低、港台日韩泰的剧作评分中等、欧美的剧作评分偏高。这里笔者对豆瓣本身的资本定位以及投票观众所代表的阶层以及他们赞同的意识形态不做评价,但上面的这一特点却展现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倾向:和中华文化差异越大的作品,越能在豆瓣上得到认可。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像是某些人所说的『卖国』或『崇洋媚外』这样绝对,笔者个人觉得,这不过是文化碰撞下部分观众的一种选择。

当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从任何平台接触到来自海外的影视作品。这些舶来品大多基于和中华文明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很少会在欧美影视剧作品中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而当面对这样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时,部分人选择抵抗,大多数人则选择接受。尤其是在近十年国内与港台文艺作品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对文艺、影视剧作品有观看需求的观众除了选择英剧、美剧外别无选择。

如果笔者也在了解这样的文化后选择接受,我想我也愿意给这部作品五星好评。可我实在是无法做到将自己完全代入其中,从小接受的中华文化及及其善恶观让我在看这些产生文化碰撞的作品时总是不自觉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各退一步,为什么要这么自私』,久而久之这样的思考占据头脑,也让欣赏剧中故事的热情完全消逝。也许正因如此,笔者很少能完整看完一部美剧/英剧,这算不上一件好事,但至少笔者作为一位中国人,真心为自己能坚守自己民族的善恶观又不完全抗拒西方价值观中先进的部分而感到庆幸。

我相信和我一样坚守民族气节的观众在国内有不少,但真正让这种携带大量西方价值观的作品不至于侵蚀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还是在于国内对海外影视剧的控制与审查。对于英剧/美剧爱好者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灾难,但我相信这样的举措伤害的是少部分人的利益,保护的却是整个中华民族。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但和我们『本是同根生』的港台观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英美早先占领、控制这些地区的历史渊源,在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在两岸经济、政治不断相互沟通的情况下,港台地区在文艺方面却并不受控制。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有机会登录过港台地区的Netflix,但笔者相信但凡有观看过Netflix首页的读者,都会对英美文化在港台地区的泛滥感到无比惊叹:

是的,近几年不断强调要在国际社会上真正『独立』的香港/台湾,竟没有自己的文艺作品!Netflix、Hulu、YouTube都是港台的主流影视平台,可这些平台没有一个是他们自己能控制的。在这些平台里,除了英美剧作,还是英美剧作,就连讲述香港『独立运动』的纪录片,也不是这群要求独立的香港人自己拍摄的。在这样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渗透下,怎么可能还让他们记得自己的种、自己的根!

而同样代表东亚文化的日本,尽管也受到英美文化的长期侵略,他们至少能坚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就连抗日神剧也要看日本人自己拍的,而不是中国引进的『舶来品』。

近期在国内的媒体上,笔者经常看到有学者提出希望让中国真正与国际互联网联通。我相信这些学者的初衷是好的,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笔者同样饱受国内互联网质量的困扰。但在开放互联网之前,我们必须要注意来自海外隐形的文化渗透。

笔者并不相信这些文化渗透全然是欧美的阴谋,但长期浸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势必会让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受到影响,如果只是日本这样的文化融合尚且还好,但如果像是香港这样的文化替代甚至文化控制呢?

近些年我国一直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伟大复兴的前提在于我们依旧是中华民族,依旧保留着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道德、中国的价值观。任由这样的文化侵蚀本土,所带来的的绝不只是短期内文化碰撞对国内文艺作品的挑战,这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彻底的毁灭。


金钱、权利、暴力、性——善良、友好、正义、爱。也许前者是真实,但后者才是我们全人类真正需要的未来。文艺作品并不是越真实、越完美就越经典,也并不是舶来品就一定比本土的要好。但笔者依旧怀念上世纪经典TVB影视剧背后所折射出的正义,依旧怀念国产动画在世纪初那段短暂却难忘的巅峰,依旧坚信代表中华文化的文艺作品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它真正该回到的舞台。

至于在这一梦想真正实现之前,我们该看些什么?如果读者们依旧喜爱英剧/美剧,就请继续看下去吧,接受来自全球的不同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只是要时刻记得:可以看、但不要信。